山东加快推进高品质住宅建设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近年来,山东省加快推进高品质住宅建设,打造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创造更加优质的居住空间,通过工程质量、住宅设计、绿色建造、运营维护和技术研发五个方面,努力实现“五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居住生活的新需求、新期盼。
以工程质量为根本 让群众更安心
坚持质量为本,做到“四个严把”。
严把建筑材料进场关。坚持“谁采购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的原则,做到对进场材料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产品标识“三核验”,对涉及主体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材料,实行见证取样委托送检,确保进场材料和送检样品、送检样品和试验样品、试验样品和实际使用材料“三一致”。
严把主体结构安全关。强化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标准化管理,实施质量风险分级管控,切实保障主体结构安全,为高品质住宅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严把常见问题防控关。编制《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控任务书》,对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质量常见问题防控专章进行政策性审查,做好穿管部位的细部处理,对渗漏、开裂、噪音、反味等质量问题集中整治。
严把验收交付程序关。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推行隐蔽工程“举牌验收”。实施“先验房后收房”制度,保证业主购房信息知情权和施工质量监督权。正式交房前,组织业主入户查验,查验问题整改满意后再收房。
以住宅设计为前提 让住户更舒心
坚持设计先行,做到“三个加强”。
加强小区规划设计。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和建筑的关系,做到与城市色彩、建筑风格、住宅品质相协调。统筹考虑小区周边设施配套情况,按照完整社区建设标准,规划建设养老、社区服务等配套设施。
加强建筑外立面设计。指导各地强化现场调研,依据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注重与周围建筑、道路相互配合,和地形、绿化等协调一致,使建筑物在整体环境中完整统一、配置得当。
加强室内功能设计。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变化,设计既具备传统的住、厅、厨、浴等基本功能,又满足休闲休憩、居家办公等功能的住宅。强化室内设计,考虑家居适幼、适老等因素对户型设计、功能结构的新需求,使设计更人性化,更好满足生活需求。
以绿色建造为依托 让住宅更贴心
坚持绿色低碳,做到“三个推广”。
推广BIM应用。在推动高品质住宅建设中,大力推进BIM技术全过程、全周期集成应用,贯穿勘察设计、建造施工、运营维护等各个环节。
推广智能建造。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实现开发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施工组织方式,推行封闭施工、文明施工、精细化施工,提升建筑施工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推广装配式建筑。发挥装配式建筑施工快、对环境影响小、质量有保障等特点,在高品质住宅建设中大力推行装配式建造技术,推广应用集成厨房、集成卫生间等成熟适用的装配式装修技术,实现住宅部品部件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
以运营维护为关键 让服务更暖心
坚持高效便民,做到“三个切实”。
切实发挥“两书”功能。推广数字商品住宅使用说明书,有条件的项目可向房屋买受人提供数字化房屋竣工图纸。完善商品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对建筑结构、室内主要设备设施等进行介绍,方便业主使用。
切实落实质量保修责任。工程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等五方责任主体单位和项目负责人信息在永久性铭牌和住宅使用说明书中载明,全面落实新建住宅防水保修10年等延长质量保修期限有关要求。建立质量回访和问题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保修期限内出现的质量问题。
切实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对高品质住宅的物业服务企业实行动态准入制度,制定与高品质住宅相适应的物业服务标准,探索对高品质住宅物业服务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推广“智慧物业”,实现室内设备智能控制,异常事件自动告警。完善住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打造“平台+产品+场景”的服务模式,提升便民利民的住区服务和管理水平。
以技术研发为支撑 让居民更称心
坚持科技引领,做到“三个强化”。
强化技术文件出台。省级牵头编制高品质住宅建设指导意见和技术指引,各地根据实际出台具体技术标准和要求。淄博市从住宅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市政环卫园林景观设计、住宅施工质量4个方面出台品质提升指引。
强化技术项目攻关。探索庭院式森林住宅在北方的实现路径,在空中庭院、建筑立面等方面开展技术创新。围绕高品质住宅建设所需的设计、建造等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加大对节能保温、防水等技术研发。
强化技术推广应用。对通过高品质住宅建设以及高星级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健康住宅等住宅建设研发的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复制推广,应用“恒温、恒湿、恒氧、恒静、恒洁”等建造理念和技术。将高品质住宅建设相关技术,纳入推广应用技术公告和科技成果推广目录,优先将具有技术创新的高品质住宅项目纳入科技示范工程。在高品质住宅建设中推广使用新型建材,应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为推动高品质住宅建设提供持续技术支持和发展动力。
来源:中国建设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