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改攻坚 济南“改”出“加速度”

济南楼市前沿 2018-03-09 09:03:41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解决好群众住房问题,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今年开工580万套。 坚持“不与民争利、阳光征收、用群众工作法”三项原则;坚持算大账、算发展账、算民生账,创新补偿政策,较大限度让利于民

解决好群众住房问题,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今年开工580万套。

  坚持“不与民争利、阳光征收、用群众工作法”三项原则;坚持算大账、算发展账、算民生账,创新补偿政策,较大限度让利于民;坚持推进“法治六进”,确保棚改旧改(征收拆迁)“源头有法、过程依法、结果靠法”……最近两年,济南棚改旧改不断“改”出“加速度”,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腾出了城市发展空间。

  小房子一改“大”了两倍

  搬离槐荫南街1号院半年多来,孙守平有空就会回来看看。在他居住了20多年的这片土地上,即将拔地而起的楼房将成为他和老伴、孩子的新家。

  “1号院里都是上世纪70年代的平房,没有下水道,更别提暖气、天然气了。房子夏天漏雨、冬天透风,道路泥泞时连电瓶车也推不进来,居民们早盼着棚改拆迁了。”3月8日,在“3520”北区及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现场,孙守平指着身后的回迁房建设工地说。

  拆迁前,孙守平一家三口挤在20平方米的小屋里,生活起居很不方便。摇号选房时,他选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回迁房,面积比原来大了两倍。

  “2019年底我们就能搬进新家了。”孙守平说,回迁安置楼建得很快,还要配套建设公立幼儿园,以后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房屋小半间,抬头能望天;三世同堂住,睡觉肩靠肩。”对于孙守平这样的棚户区居民来说,最迫切的愿望无疑是改善居住条件,“过上好日子”。

  棚改旧改是重大的民生工程。近年来,济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加大棚改旧改力度,越来越多像孙守平一样的棚户区居民告别了低矮破旧潮湿的老房子,满怀信心地等着搬进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的新居。

  数据显示,2016-2017两年,全市完成征收拆迁超过11.5万户2700多万平方米,开工棚改安置房超过11.7万套,速度和力度均连创历史纪录。

  济南棚改旧改能够“改”出“加速度”,一大秘诀是通过创新补偿政策,较大限度让利于民,“不让被征收拆迁群众为城市建设发展作了贡献却吃了亏”。

  由群众自主选择第三方评估机构,按照同地段新建商品房价格对被征收房屋进行评估;对像孙守平这样房屋面积小于46平方米的,统一按照较低套型面积标准进行补偿;对选择货币化安置的,允许各项目部给予被征收房屋价值15%25%的奖励,并创新设立不同形式的提前签约搬迁奖,鼓励群众早签快搬;提高过渡安置费发放标准,保障征迁居民过渡期生活;将安置补偿、就业、入学、低保、廉租房、残疾人救助、医疗救助、慈善救助等一揽子政策集中起来、统筹解决特殊困难群体的实际问题……让困难群众真正从棚改旧改中得到了实惠。

  依法征迁更能体现“城市温度”

  “得益于孙守平等496户居民的大力支持,整个项目从动迁到清零,只用了6个多月时间。300多户居民选择了回迁房,正在建设的4栋楼就是他们未来的家。”槐荫区营市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闫成华是“3520”项目征收拆迁工作负责人之一,曾经参与过多个棚改项目的征收拆迁工作。

  征收拆迁历来是矛盾纠纷的高发区,有“天下排名前列难”之称,“要做好征收拆迁工作,工作人员首先要懂法、依法、守法”。在“3520”等棚改项目中,征收拆迁指挥部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评到底、一个算盘算到底”,坚持“让法理成为征收的硬道理”,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让征收主体和被征收群众背后都有法律依靠。

  摸底、测绘、评估、签约……每个环节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规范进行;聘请专职律师等组成专业团队为棚改旧改提供法治保障,采取法律援助、协调沟通等方式,帮助被征收群众解决家庭矛盾、产权纠纷等问题,确保征收拆迁顺利进行。

  “3520”项目自征收启动到拆迁清零,项目指挥部50多名工作人员没有休过一个节假日。“85后”刘学海自从被抽调到拆迁一线后,几乎天天很晚才回家,“被拆迁户大多是节假日或是晚上下班后有时间,我们只能趁着这些时候做工作”。

  为了得到被征收居民的理解支持,让大家心服口服,刘学海他们不仅需要学透相关法律法规,更要学会如何更好地跟被征收居民打交道,“学会‘用群众工作法’,以心换心、以诚感人”,“尤其在签约拆迁进入扫尾阶段时,一些‘硬骨头’的情况就复杂多了,需要根据每户情况分类施策,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说道理、讲政策”。

  坚持打好“法治”牌、“亲情”牌,济南棚改旧改(征收拆迁)保持了重大集体访“零记录”,用法律维护了公平正义,也体现了城市的温度。

  “啃硬骨头”得靠“大平衡”

  “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低矮破旧的棚户区与现代时尚、充满活力的城市蓝图格格不入,成为阻碍城市跨越发展的“老大难”。棚改旧改既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又是关系城市发展空间优化的重大发展工程。

  “棚改旧改不仅要让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让城市形象得到提升,而且要把棚户区改造和我们整个城市的更新、产业的更新结合起来。”槐荫区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区城市更新局)局长衣连斌说,未来3年内,槐荫区将把全区剩余的棚户区(包括零星棚户区)、城中村底数摸清,梳理好改造计划、改造方案、改造进度,和市、区有关部门、融资平台做好沟通协调和配合,把政策用活用好,全力把棚改旧改工作推进下去,确保2020年前完成改造任务。

  随着集中连片的棚户区改造相继实施、完成,剩下一些体量较小的棚改项目逐渐成为“城市孤岛”。在禁建区、限建区范围内,受限于容积率等因素,小项目依靠市场化改造可能难以平衡,棚改旧改也到了“啃硬骨头”的阶段。

  “这就需要算大账、算发展账、算民生账,通过‘以肥带瘦’搭配改造、政府财政兜底等方式,解决‘棚改孤岛’的改造资金来源问题。”衣连斌说,随着改造成本提高、难度加大,以后棚改旧改不仅要项目自身做好平衡,还需要在项目之间、区域之间做好平衡。按照“以中疏支撑北跨、以北跨带动中疏”的新发展思路,今后3年的棚改旧改或许更多地需要这样的“大平衡”。

  按照计划,到2020年前,除了完成现有规模稍微大一点的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外,全市还将全面完成31个零散棚户区改造工作,确保不把棚户区带进小康社会。目前,市中、历下、槐荫等区的零散棚户区改造工作已按下启动键。

  市规划局已根据中疏原则,要求市内五区按照城市居民棚改、城中村和零星棚户类型,分别统计测算2019年至2020年两年的外迁安置户数和住宅建筑面积,推导出安置区选址的规模及大小,以便根据各区情况提出“新时代宜居社区”的选址意向。

(济南日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