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强”何来?济南:“城市中心向东转移”的逻辑和未来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济南以自身的跨越发展,实现了从“东拓”到“东强”的华丽转身。
如今,随着“东强”战略的深入实施,各类要素资源加速向城市东部汇集,城市发展的脉络越发清晰。
“东拓”——城市空间拓展的必由之路
城市在快速发展,城市空间必然不断拓展。
“现在的济南是在明府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东财经大学山东省房地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大海博士认为。在1904年开埠后,济南城市开始迈出明府城,20世纪后期,济南圈层化城市格局形成,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济南逐步形成了目前的城市雏形。城市一度受到南边临山北边靠黄河的地势限制,很长一段时间主要沿东西方向发展。孙大海认为:“济南城市发展的初期,城市中心还是在西边的大观园一带。”
20年前,济南中心城区的范围西起长清,东至巨野河,南起城区南部的连绵山体,北至黄河。2003年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确定了“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济南城市空间布局。十字方针出炉时,济南的主城区基本还是在二环路以内,城市空间拓展是当时济南发展亟需突破的问题。
经过十多年的战略推进,城市从小到大,新区从无到有,东西带状发展。特别是东部,完成了“东拓”的使命,加上章丘撤市设区、济南莱芜区划调整等历史机遇,城市重心东移,东部发展框架完全拉开,发展格局的变化也需要战略方针的转变。
向东,光明一片。如今,经过十多年的战略推进,济南的“东拓”为“东强”奠定了坚实基础,即将开启区域建设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不仅是顺应阶段发展特征的科学决策,也是“强省会”发展战略等一系列时代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东强”:城市能级提升的必然选择
“东强”号角吹响,必定载入史册。
2020年7月23日,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要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谋划推动济南发展,在“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的城市发展新格局,推进全域统筹协调发展。
市委、市政府基于地理格局、资源禀赋、产业联系、发展态势等因素,统筹划分各区域范围。其中,“东强”为二环东路以东主城区和莱芜-钢城副城区,“东强”核心要义为做强产业能级和载体支撑、加速跃升发展和辐射带动,要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代表性区域。
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邵莉认为,“新十字方针”的提出,标志着城市发展由空间拓展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充分体现了济南坚定不移地追求内涵式发展,清晰表达了城市的愿景目标。
“以前的‘东拓’主要指二环东路以东‘东部产业带’和‘东部新城’。随着济南进入‘携河拥山’更大空间格局,如今的‘东强’不仅包括前述区域,还包含了章丘区加速融入,与莱芜区、钢城区互联互通,以及济淄协同发展。”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永斌这样认为。
“东强”:“强省会”战略棋局里的关键一子
“东强”的目标定位是建立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金融商务集聚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科技创新策源地、智造济南主阵地。
如今,东部区域已经成为济南产业发展较好、经济总量较大、综合实力最强、也是最有活力的地区。这个地区有着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三个高级开发区、两个综合保税区、中国自贸区济南片区均位于此,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正在加快打造;奥体中心、汉峪金谷成为新的地标,中央商务区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每天都在刷新着城市天际线;量子基地、超算中心、山东产研院、中科院科创城等一大批高端科创要素、科创载体平台加速集聚。东部区域正在聚集形成先进制造、大数据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金融、总部商务等现代化产业集群。这里还有“空、铁、公、水”四港集聚,客货运体系发达,具有发展枢纽经济、外向型经济的优越资源条件,为“东强”提供了无限潜力。
东部区域最有条件也应当担负起“强省会”的使命,在“强省会”战略中打头阵、当先锋、做表率。因此,从“东拓”到“东强”,就是从空间拓展到高质量发展,从大到强,且要持续做强,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代表性区域,实现“科技创新强、产业实力强、发展活力强、对外开放强、辐射带动强”,辐射带动全市的发展,进而在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乃至成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邵莉说:“东强则全市强,济南强则山东强,这是东强和强省会战略的内在逻辑。”
“向东”:“城心”的轨迹越来越清晰
在“城市强引擎 中心加速度”高峰论坛上,山东财经大学山东省房地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大海博士,回顾了济南城市的发展变迁。他表示,随着济南城市在长大,城市的中心也在向东转移。“济南城市发展的初期,城市中心还是在西边的大观园一带,之后济南市政府东迁,再加上第十一届全运会召开,带动了东边基础设施建设,济南逐步向东发展。之后CBD高标准规划建设,奠定了城市中心东移的基础。”
根据济南市统计局官网公布的济南各区县生产总值数据,“城市中心向东转移”有明确的数据支撑。2020年度济南市共有5区(含功能区)生产总值破千亿元,分别为历下区、高新区、市中区、历城区和章丘区,其中历下、高新、市中位居前三位;作为“东强”的主阵地,历下区、高新区、历城区和章丘区4个位于“东强”实施范围内的区县,全部过千亿元,其中历城区生产总值首破千亿,为1017.05亿元。
目光向东,一片片发展新高地正在崛起。在2018年12月公布的高级高新区总体排名中,济南高新区位列全国第11位、全省第1位。章丘区工业经济实力雄厚,制造业基础良好。
如果把章丘、历城、高新区以及原莱芜地区列入东部城区,2019年这一区域的GDP接近30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约3成。显然,做强已经有了良好基础,“东强”也正是在这种条件下推出。
“科创+智造”双廊联动,赋能东强跨越发展
“东强”的目标定位是建立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金融商务集聚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科技创新策源地、智造济南主阵地。
东部已经成为济南的科创新高地。其中,齐鲁科创大走廊、智能智造走廊“双廊”联动是一大亮点。齐鲁科创大走廊的主体区域从高新区至章丘区,沿经十东路和旅游路一带东西延展。要加快构建四大创新圈。以四大创新圈为载体,推进大科学装置建设,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科创平台,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主引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
智能智造走廊,依托两侧区域产业基础,串联高新东区—明水经开区—济东智造新城,提升两大高级开发区,发挥集聚带动作用,与齐鲁科创大走廊形成联动,科创与产业互动,既是工业强市新引擎,又是科创成果转化承载地,并对接淄博协同发展。
“东强”版块除了具有强大的资源配置,还有强有力的顶层设计。每个板块由多个片区和项目组成,再细分解为若干行动任务,总共包含8个片区、40个项目以及104项行动任务,由市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市、区、部门协同落实。
所以说,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全面的,产业、人、城市是互动的。重点板块、重点片区、重点项目的打造,必然会需要生态环境、生活服务、配套设施的支撑,必然会带动配套水平和人居环境品质的全面提升。(济南日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