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交警玩转可变车道 经十西路与齐州路路口等4处车道有调整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2021年以来,济南交警立足交通管理末端,按照因地制宜、因口制宜的原则,充分运用各类时空融合技术,提高路口通行能力,推动交通组织优化工作持续向好。
近期,济南交警根据交通流量变化,结合群众诉求,充分利用大数据、交通大脑等智慧手段,持续开展拥堵点段分析研判与优化,聚焦流量差异化严重、拥堵形势严峻区域以及群众反映频率较高的交通问题,强化时空资源调配,增设了2处逆向可变车道、1处导向可变车道,调整1处分区拓展式可变车道。
(一)同向不足逆向补——逆向可变左转车道
①经十西路与齐州路路口
经十西路与齐州路路口受东侧槐荫区政府门口路口封闭的影响,东进口左转和掉头的车流量激增,高峰左转延误指数由38.5上升至83.0,左转排队长度由60米上升至150米,左转交通拥堵现象严重。
区政府开口改造前齐州路口交通延误指数
区政府开口改造后齐州路口交通延误指数
为缓解路口左转的交通压力,槐荫交警大队对该处路口开展多次方案讨论工作,最终确定在该处路口增设逆向可变车道。设置逆向可变车道后,该处路口左转通行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该路口晚高峰左转延误指数由83.0降低至60.5,左转排队长度由150米降低至80米,左转交通拥堵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逆向可变实施后效果图
②经十路与纬一路路口
经十路与纬一路路口受北侧机关单位、学校、医院等交通吸引点的影响,高峰时段左转的交通需求较大,早高峰左转流量约为603pcu/h,左转交通延误指数为263.8,左转排队长度为240米,左转停车次数平均为2次,左转交通拥堵现象明显。
现状早高峰交通延误指数
现状早高峰停车次数
为提高路口左转的通行能力,缓解路口左转的交通压力,交警支队联合市中大队、正衢研究院对该处路口实地勘察进行方案讨论,最终确定在该处路口西进口增设逆向可变车道。设置逆向可变车道后,该路口西进口早高峰左转延误指数由263.8降低至66.6,左转排队长度由240米降低至80米,左转通行效率提高了约32%,左转交通拥堵现象得到了极大程度的缓解。
(二)地面与空中互补——导向可变车道
针对历城区二环东路与花园路早晚高峰存在左转、直行流量不匹配的现象,经连续多日的现场观察发现,早高峰由7:30开始左转流量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直行车辆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至8:10左转流量达到较高峰,左转排队约19辆车,直行排队仅有5辆车,左转交通拥堵严重。
早高峰各时间点拥堵示意图
历城交警大队针对这种流量不均衡的现象,在该处交叉口增设了导向可变车道,即早高峰时段(7:30-8:30)为左转,其余时间段为直行车道。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效果较为明显,左转的通行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排队长度由160米降低至70米。
优化后效果图
(三)宽度不足长度补——分区拓展式可变车道
高新区经十路与舜华路北口分区拓展式可变车道应用后,济南交警一直对运行情况进行动态跟踪,近阶段结合济南交通大脑拥堵指数以及市民交通出行诉求,不断对信号控制方案进行动态调整,满足各时段交通出行需求。
2020年将分区拓展式信号控制系统的应用时段由原来的16:30-19:00时段调整为7:00-9:00、16:30-19:00,2021年将应用时段从7:00-9:00、16:30-19:00调整为7:00-19:00,有效缓解经十路与舜华路路口各时段的交通压力。
分区拓展式可变车道实施效果图
“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一个微小的改变就可能对道路畅通产生积极影响。自2012年以来,济南交警坚持模式创新,不断探索,积极推进了道路时空资源深度挖掘,从全国首创“逆向可变左转车道”(国内称“借道左转”)、公交可变车道、分区拓展式可变车道到推广、固化了六类时空融合可变车道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截至目前,济南市区各类可变车道应用共计64条,其中逆向可变左转车道42条、导向可变车道10条、潮汐可变车道8条、公交可变车道2条、智能导向可变车道1条、分区拓展式可变车道1处。
逆向可变左转车道模式
为解决路口左转流量大而道路资源受限制的问题,济南交警践行“时间上争分夺秒,空间上寸土必争”、“时空互补”、“小改造大畅通”等交叉口改造理念,首次提出了“逆向可变左转车道”(国内其他城市称为“借道左转”)的交通组织概念。2012年5月,济南交警通过多方面比选,选择在条件适合、交通运行相对稳定的经十环山路口东口进行了“逆向可变左转车道”试验,设置了国内首条“逆向可变左转车道”。借鉴前期试运行的经验,2012年9月,经十舜耕路口正式运行“逆向可变左转车道”。
“逆向可变左转车道”(“借道左转”)在济南首次落地实施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是对时空资源融合应用的一个成功的探索。随后,邯郸、唐山、西安、北京、重庆、深圳、洛阳、银川、广州等多地也开始尝试推行“借道左转”新型行车方式,均取得良好效果。
借鉴济南逆向可变车道先进技术的成功案例,省内青岛、枣庄、烟台、菏泽、济宁、淄博、滨州等15个地市也对条件适合的交通拥堵点进行“逆向可变左转车道”技术尝试,挖掘时空道路资源,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目前逆向可变左转车道已成为国内多个城市学习的精品治堵措施,而且被多所高校作为成功案例进行理论研究,为广大人民群众家喻户晓,也是被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反映最为强烈、最有效的治堵措施之一。截至目前,先后在经十路、花园路、工业南路等主干道设置并成功运行的逆向可变左转车道已达到42条。
导向可变车道模式
为解决路口不同时段、不同转向、流量不均衡的现象,济南交警于2012年在英雄山路与六里山南路南进口设置了排名前列条导向可变车道,实现了左转与直行车道功能互换,根据交通流的高峰时段特性,配套进口道可变标志,进一步提升了路口通行效率,缓解了路口交通拥堵。逐步推广至经七路与纬十二路、经十路与南辛庄路口等共计10处路口实现导向可变车道应用。
潮汐可变车道模式
针对高峰时间不同方向流量潮汐现象,济南交警于2013年首次应用了潮汐可变车道,充分利用了对向道路资源,增大进口通行能力,缓解路口潮汐拥堵情况。继经十路与建设路设置了我市首条“潮汐”可变车道,后陆续在旅游路二环东路东进口、经十路洪山路南进口等路口共计8处进行了推广应用。
公交可变车道模式
2017年8月,在济南交警提出“智能微设计、微措施行动”专题,以小改动、大畅通为目标,采用先进智能控制方式以及先进的交通设计方法的前提下,为缓解左转交通压力大,公交专用道资源利用率不高问题,济南交警首次创新提出了“公交可变车道”技术手段,并应用于工业南路与奥体中路交叉口北进口。继工业南路与奥体中路济南交警于奥体中路与康虹路交叉口实施了济南第二条“左转借道公交专用道”可变车道。
智能导向可变车道模式
针对经十路与阳光新路东进口左转交通流呈现周期性、实时性变化特点,济南交警通过增设排名前列条智能导向可变车道,自动变换车道功能,实现了“时空互换”,道路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同时对路口导向车道的行驶方向进行变换,通过配套进口导向车道可变标志、过渡区检测器等辅助设施,从而合理、均匀地分配道路空间,有效调节交通流、提高进口车道的通行能力和综合利用率。
分区拓展式可变车道模式
2018年9月,为缓解经十东路与舜华南路交叉口北口直行、左转早高峰时段交通量大,拥堵严重,同时在交叉口无法增加车道、信号配时无法增加的情况下,济南交警基于“宽度不足长度补”的理念,在全国首次创新提出分区拓展式可变车道。分区拓展式信号控制系统是通过“四区联动”、“信号诱导”、“拓展提效”、“容错保障”四个控制思路,在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均严重不足的时候,创新研发出的“空间两次利用”的新型控制技术。
济南交警在时空融合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下,继续创新突破,打破常规,因地制宜的将六类可变技术相互组合应用,形成多元时空融合可变车道复用模式,进一步满足路口各向交通流需求,提升路口交通运行效率。
逆向可变车道+导向可变车道组合应用;应用点位为经十路与南辛庄路、北园大街与历山路等2处交叉口。
潮汐可变车道+逆向可变车道组合应用;应用点位为二环东路与旅游路、经十路与舜耕路、经十路与建设路等3处交叉口。
导向可变车道+潮汐可变车道+逆向可变车道;应用点位为经十路与阳光新路交叉口。
分区拓展式可变车道+导向可变车道;应用点位为经十路与舜华路交叉口。
下一步,按照“求创新、寻突破、抓特色、重效果”的工作思路,济南交警继续推广、创新应用各类时空可变融合技术,实现交通拥堵态势持续缓解,交通出行品质持续改善,积极推动济南市交通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创造有序的道路交通秩序,为市民出行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闪电新闻)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