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房地产界代表委员这样建言(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全国政协常委、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
借“双循环”东风,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每经记者 吴若凡 每经编辑 魏文艺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侨商联合会会长、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积极建言,共提交了6份提案,其中有两份和房地产领域有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这6份提案内容涉及后疫情时代助力华侨华人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繁荣;加强香港和内地交流互通,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优势,提升民间力量助力文物回流能动性,大力传承中华文化;拥抱科技创新,挖掘线上线下消费潜力;促进智慧治理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应对中国人口发展新形势,优化人口结构等国计民生相关议题。
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要素集聚,国际化水平先进,更是传统对外开放的窗口,具备打造“内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样板的良好条件和巨大优势。
在《关于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中,许荣茂提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做好基础设施“硬联通”。积极打造内联外通的流通体系,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实现城市通勤、物流运输便捷高效。大力发展智慧交通,依托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粤港澳智慧城市建设。
其次,打通制度和机制“堵点”。完善外商投资法配套法规,更好地保障港澳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对港澳投资放宽市场准入,扩大金融、专业服务、高端制造等领域的开放。完善商贸流通体系,强化支付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消除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壁垒。
第三,推进一体化协同发展。进一步完善区域战略统筹,优化大湾区内部区域分工,深化区域合作。推动各城市之间的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与特色化发展,强化各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联系。
第四,加强金融有机衔接。建议深化金融业开放合作,发展跨境金融业务,加快发展金融科技,加强金融监管协调。
最后,扩大人文与文化对接。推出更多便利内地与港澳人员交流往来的政策措施。推动港澳青年和中小微企业赴内地发展,在大湾区为其提供更多创业、就业、实习和志愿工作的机会。不断丰富港澳青年赴内地交流活动,增加港澳居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
推进智慧治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一直以来,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个系统性工程和创新平台,集成数据、分析数据仅仅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和前提,最终是要实现社会治理的智能化,让数据“为我所用”,让城市运行“智慧”起来。
不过,从智慧城市建设实践来看,还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尚不明确,个别城市还停留在数据汇总、数据展示层面;二是缺乏顶层设计。城市和部门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发达城市和欠发达地区智慧城市发展水平不均衡,不利于更大区域间数据联动;三是体制性壁垒依旧存在;四是平台化的效应尚未发挥,政企合作效率不高。
为此,许荣茂在《关于推进智慧治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的提案》中提出以下建议:首先,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将智慧治理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必须在地方政府层面形成“智慧治理”思维,鼓励通过信息技术改造方便百姓办事、节约行政成本。要加强对科学化城市治理的培训,提升政府工作效率。
其次,坚持智慧城市“全国一盘棋”,有规划、有步骤实施地方智慧城市建设。一是在国家层面不断完善智慧城市标准、规范和规划布局;二是有层次地实施智慧城市建设,确保地方智慧城市建设“总体平衡、错位发展、创新有序”;三是及时建立高级智慧城市“中枢系统”,在统一标准下,鼓励地方政府自主创新,鼓励企业技术融合。
第三,突出产业带动效应,推动智慧城市产业生态体系建设。要鼓励地方政府向硅谷、波士顿等世界先进的基础创新城市看齐,积极培养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产业,智慧性产业和新兴科技相配合,加快构建现代化新兴科技产业体系。
最后,加强智慧城市建设人才的培养。要及时建立国家智慧城市人才培养总体规划,在学科设计、技能培养等方面培养专业性复合型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龙净集团董事局主席林腾蛟:
把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国家战略
每经记者 吴若凡 每经编辑 魏文艺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阳光龙净集团董事局主席林腾蛟提交了“关于把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国家战略”的相关建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在这份议案中,林腾蛟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结晶,代表了中华民族最深沉、最根本的精神追求,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和不竭源泉。饱含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孜孜追求,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思想支撑,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思想支撑,是持续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强大基因。
林腾蛟在上述建言中提出以下四点建议:首先,完善和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体系。中华文明饱经沧桑而薪火相传,源于中华民族独有的系统性、结构性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建议根据“十四五”规划,着眼于我国战略发展目标和实践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加强包含研究、教育、实践、保护、传播等内容相关体系建设,增设专门的机构与人员,以辩证的观点,深入分析传统文化,既不盲目复古,也不简单否定。统筹推进文化典籍梳理、思想理念分析、时代价值提炼,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
其次,加大力度普及全社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青少年、党员干部、国家公职人员为重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通识课纳入国民教育、成人教育、党校教育中。教育部门设立专项经费,扩大文学教师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占比,邀约“文化视频达人”、“90后”非遗传承人、“经典国漫”导演与制作人等进校授课,培养和发掘一系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人才;优化国家干部、企业精英选拔和考核办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乏修身齐家的优秀思想和理论,如“和为贵”“民为本”“法不阿贵”等,可以为国家、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供有益启示,为实现文化强国提供更有力的精神支撑。
第三,适当降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认知及应用的门槛。
最后,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融合意识。
全国人大代表、蓝光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杨铿:
补齐偏远乡村学前教育短板,助推乡村振兴
每经记者 陈利 每经编辑 魏文艺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如何继续坚持教育援助,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全国人大代表、蓝光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杨铿为2021年全国两会带来3份建议,其中一份就是《关于补齐偏远乡村学前教育短板 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
杨铿表示,教育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环节,学前教育是教育扶贫的主攻阵地——这也是蓝光集团近年来的扶贫经验。因此,他建议加大政策力度,深耕薄弱环节,坚持教育扶智,补齐偏远乡村学前教育短板,逐步实现基本教育资源均等化,推进偏远乡村地区的教育条件改善升级,着力破解“村空、乡弱、城镇挤”问题。
具体来看,首先是加大政策力度。包括继续保留中央、省教育扶助支持政策,继续实施重点工程行动,保障教育经费稳定投入,防止“因学返贫”;实现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实行差异化资助政策,充分满足相对困难家庭子女多元化教育帮扶需求,让财政支持有理有据,让社会力量有的放矢,做到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继续多措并举、多方参与,通过金融信贷、税收减免、荣誉激励等措施,整合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公众等社会力量,形成政策引导、分工协作、专业运作、资源汇聚的长效帮扶格局。
其次是深耕薄弱环节。包括根据统筹城乡发展布局、乡村建制调整改革和易地搬迁安置等动态变化,逐步实现基本教育资源均等化,着力破解“村空、乡弱、城镇挤”问题;推进偏远乡村地区的教育条件改善升级;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持续投入,反对作秀式、运动式、粗放式等形式化慈善,发掘、倡导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模式。
最后是坚持教育扶智。包括加大学前教育数字化投入,引导电信、教育、互联网企业和社会组织兴建、捐赠数字化设施和服务,打通乡村与城市教育的数字鸿沟;加快师资培养,实施“乡村幼儿教师队伍增量提质计划”;大力发展幼教辅导员队伍,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村幼辅导员的身份、待遇、保障等切身利益,解决缺额及稳定问题;建立公益援助项目评估体系、评价机制,发掘典型模式和优秀经验,推动公益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此外,他还提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中央尽快出台“‘十四五’民营企业发展指导规划”,让“好政策的源头活水能浇到民企的根上”;大力推进干细胞临床转化机制革新,建设专项机构、有机融合各相关方,并搭建资金引导平台和人才培养体系,以加快生物医学领域战略新兴产业孵化。
全国政协委员、正荣集团董事局主席欧宗荣:
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广泛参与,推动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每经记者 吴若凡 每经编辑 魏文艺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正荣集团董事局主席欧宗荣提交了《关于推动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在这份提案中,欧宗荣指出,推动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社区养老服务品质,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具有重大意义。
较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54亿,预计2025年将突破3亿,2033年将突破4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从养老服务发展上看,目前我国约97%的老年人以居家社区养老为主。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的社区养老体系,已成为最符合我国国情、最顺应老年人养老意愿的模式。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关于推动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欧宗荣共提出五大建议。
一是强化老有所“养”,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首先要加大财政投入,以社区为单位布局养老服务设施和机构,努力实现城市的每个社区都有养老服务中心,每个街道都有功能齐全的老年照料中心或老年服务综合体。其次,要强化政策落地,保障新建居住小区落实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要求,实现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同时,要完善扶持政策,结合老旧小区改造,以需求为导向,通过“政府补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等创新模式,推动各地既有居住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推动老年人居家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短板。
二是强化老有所“助”,持续加强社会各方力量整合,助力完善社区养老体系。一方面,要全面建立开放、公平的社区养老服务市场,放宽社区养老服务市场准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广泛参与发展养老服务业。另一方面,要完善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举措,充分发挥物业服务企业的优势,积极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切实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同时,积极推进智慧养老,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在养老服务中的深度应用,充分借助科技力量、信息手段,创新社区养老服务产品,不断提升老年人服务体验。
三是强化老有所“医”,持续深化“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新模式。
四是强化老有所“依”,持续推动社区养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五是强化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持续推动社区老年教育、社区文化活动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禹洲集团董事局主席林龙安:
利用香港双向桥梁作用贡献国家“双循环”战略
每经记者 吴若凡 每经编辑 魏文艺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禹洲集团董事局主席林龙安提交了一份《关于利用香港双向桥梁作用贡献国家“双循环”战略的建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林龙安在这份建议中指出,国家在疫情下作为带动国际经济复苏的火车头,中国香港可凭借优势贡献国家在“双循环”战略发展中所需,同时藉此走出困境、重振经济,实现长治久安。
“双循环”是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轴,香港作为世界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过去累积了丰富的人才和经验。但由于全球经济环境转差,香港的社会发展正处于比较艰难的时期,同时也反映出香港深层次的原因是:产业空心化,过分依赖金融、地产和服务业,导致城市经济抗风险能力较弱;人才空心化,科技研发等高端人才因没有用武之地,加速流失。
在这份建议中,林龙安提出了五点内容。
首先,香港成为国内大循环的“参与者”和国际循环的“促成者”。国家“双循环”战略,是在百年大变局历史关口,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关乎香港的未来。在国家新格局下,香港需要利用双向桥梁作用贡献国家“双循环”战略,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香港享有“一国两制”的优势,可进一步强化在国际循环中的“中介人”角色;另一方面,可聚焦内地市场商机,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大湾区发展为切入点,积极成为国内大循环的“参与者”和国际循环的“促成者”,发挥好这双重角色将为香港经济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其次,利用香港基础科研力量为内地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服务。香港拥有全球先进的基础科研力量,创新能力居亚太区前列,五大高校进入世界大学100强,在生物医学、神经科学、基因组学、疫苗技术、干细胞技术、人工智能、计算科学与信息技术、智能城市等方面,一直走在全球前列;在发展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信息和风险管理、网络保安等方面也有较大优势,可支持内地产业创新向纵深发展。香港还拥有高端的科技创新支持系统,包括高度开放和国际化的科研体系、高水平的智慧财产权保护、高级的金融服务业,以及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便于汇聚国际高端的创新要素,尤其是高质素的创新人才,为内地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服务。内地则拥有庞大的市场、以及转化科研成果和先进制造能力,双方形成强有力的互补合作关系,未来在配合内地,尤其是大湾区以创新驱动引领“内循环”方面将发挥独特作用。
第三,依托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参与“双循环”。香港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为依托,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及国家“十四五”规划。包括加强推广香港品牌,便利港商于内地销售产品,协助“香港制造”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放宽本港业界准入门坎,加强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深度参与内地金融市场,利用香港业界的国际经验和金融网络,在“双循环”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做大做强香港金融市场;加强推动香港电子商贸,对接“国内国际双循环”。
第四,建议香港在创新金融领域与内地加强合作。
最后,香港可帮助内地通过外资连接国际市场。(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