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2月24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外发布,规划期为2021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有力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新技术广泛应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全面建成交通强国。
此外,《纲要》明确,要建设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枢纽城市及枢纽港站“三位一体”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建设面向世界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加快建设20个左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以及80个左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推进一批国际性枢纽港站、全国性枢纽港站建设。
邮政快递量年增6.3%左右
《纲要》对未来15年的运输需求作了预测,预计2021至2035年旅客出行量(含小汽车出行量)年均增速为3.2%左右,全社会货运量年均增速为2%左右,邮政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速为6.3%左右。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纲要》将优化国家综合立体交通布局放在首要位置。
《纲要》指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连接全国所有县级及以上行政区、边境口岸、国防设施、主要景区等。以统筹融合为导向,着力补短板、重衔接、优网络、提效能,更加注重存量资源优化利用和增量供给质量提升。完善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快递等基础设施网络,构建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水运、民航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
到203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合计70万公里左右(不含国际陆路通道境外段、空中及海上航路、邮路里程)。其中铁路20万公里左右,公路46万公里左右,高等级航道2.5万公里左右。沿海主要港口27个,内河主要港口36个,民用运输机场400个左右,邮政快递枢纽80个左右。
除规划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的总规模,《纲要》还明晰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主骨架。包括京津冀——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等6条主轴,京哈走廊等7条走廊,绥满交通通道等8条通道。
提升交通运输智慧发展水平
如今,各行各业的高质量发展已经离不开智慧化手段。2019年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就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智慧交通。
此次《纲要》也延续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思路,提出要注重交通运输创新驱动和智慧发展。要提升智慧发展水平。加快提升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推动卫星通信技术、新一代通信技术、高分遥感卫星、人工智能等行业应用,打造全覆盖、可替代、保安全的行业北斗高精度基础服务网,推动行业北斗终端规模化应用。同时,还要加强智能化载运工具和关键专用装备研发,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智能化通用航空器应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去年2月份,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出台《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去年底,交通运输部还印发了《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自动驾驶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积极进展,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车路协同等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和测试验证取得重要突破。
实际上,近年来汽车智能网联化快速推进,根据工信部数据,2018年中国智能网联新车型渗透率达到31.1%,预计在2020年将达51.6%。在部分高端汽车品牌中,智能网联汽车的渗透率目前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的数据,2020年1~10月奔驰E级新车智能驾舱搭载率已超过90%,凯迪拉克CT6新车搭载率则高达99.96%,基本成为了“标配”。
在此背景下,行业内公司也纷纷加码投资。就在2月23日晚间,四维图新发布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发行情况及上市公告书,募集资金总额40亿元。其此次募集资金在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用于“智能网联汽车芯片研发项目”“自动驾驶地图更新及应用开发项目”“自动驾驶专属云平台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共四个项目。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